新闻动态
广西狼兵大战日军第6师团告诉你,歼灭鬼子一个师团有多难
决战大武汉系列之二:揭秘万家岭大捷,展现如何巧妙布局,全歼日军一个师团,彰显抗日英勇与智慧。
我们已阐述日军依据武汉周边地形,规划了四条由北至南的进军路线,分别是:
路线一:经由大别山北麓,延伸至淮河沿岸的边界区域。
路线二:沿大别山南麓延伸至长江北岸,打造一条沿江通道。
路线三:经由幕连九山脉北麓,直达长江南岸,构建一条沿江的便捷通道。
路线四:攻占九江,继而南进南昌,沿幕连九山南麓绕道至长沙,自长沙突袭武汉后方。具体路线见下图所示。
我们前文重点阐述了薛岳在南浔路战役中指挥的万家岭大捷,这一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。
本篇介绍路线二中的黄梅广济战役,发生在长江北岸,战役主角是近代史上被誉为“钢军”的桂军,展现了其英勇与实力。
他们的原定指挥官为李宗仁,但因李宗仁牙疼发作,遂改由亲如手足、号称“小诸葛”的白崇禧担任指挥。
本篇的反派首领,是南京大屠杀罪魁祸首——日军第6师团。尽管师团长从谷寿夫换成稻叶四郎,但罪责难逃,誓我们要他们为血债付出代价。
【一、桂军战前的精妙布防】
上文提及,在进攻九江之际,长江北岸的第6师团几乎同时向黄梅发起了攻势。
进攻途中,第6师团屡遭国军各部顽强抵抗,致使损失颇为惨重。
随后,第6师团攻占潜山南侧的石牌地区后,同样中止了攻势,转而进行就地休整。
然而,面对强敌持续对峙并非良策,所以五战区的作战计划是:
在黄梅以东,应避免与日军主力决战,采取逐次抵抗策略,旨在拖延敌人进攻步伐,实现防御目标。
简而言之,黄梅以东日军占领地有限,需防守之处不多,故兵力相对集中。
待日军西行至黄梅、广济,其后勤线拉长,兵力必分散。届时,我军可在黄广区域围困孤敌或截断其补给线,占据优势。
秉承该指导思想,五战区拟在潜山、太湖、宿松公路沿线,不纠结于城池得失,而是依托河流、山丘地形,实施逐步抵抗。具体部署参见图示。
大家能否从上图的布置中察觉出一些端倪呢?我来为大家解读一下。
桂军在这一区域的布防可分为三大块:一部分位于此地,另一部分在相邻区域,还有最后一部分则部署在更远一些的地带。
第一部分是部署在大别山区的一系列兵力,它们构成了该区域的主要军事力量分布,布局有序,确保了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。
第二部分为部署在大别山南麓平原的四个师部,分别是138师、15师、119师及143师。
第三部分为驻守广济(梅川镇)的48军,他们负责该地区的安保工作,确保地方安宁,逻辑清晰,用词准确,无需冗余描述。
通常,鬼子作为机械化部队,战斗时需携带众多重型武器与补给,难以深入山区,故多沿平原道路向太湖、宿松、黄梅等城镇推进。
布置于县城的138师、15师、119师等正面部队,可借城镇逐次抵抗,消耗日军。进攻距离增加,日军兵力将进一步分散。
待日军西进占领黄梅县,其兵力必将大幅分散。彼时,部署在大别山区的兵力便能发挥关键作用。
他们既能从后方突袭第6师团,与正面部队协同歼灭之,也能截断其陆上补给,使日军因物资匮乏而自乱阵脚。
可以说,白崇禧在战前的这番布局相当出色,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。
接下来,我们来详细了解具体的打法步骤:
【二、初期顺利,第6师团渐入圈套】
7月下旬,今村支队(第6师团)自石牌镇向太湖进发,138师负责太湖防务,采取分步抵抗策略,与敌军展开周旋。
日军在占领太湖地区后,并未停歇,持续向西推进,对31军展开了紧追不舍的攻势。
然而,正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李品仙迅速指令大别山的41师、199师等部队,从后方突袭今村支队,给予其致命一击。
客观而言,李品仙稍显急躁,毕竟敌军兵力尚未充分分散,此时急于行动实为不妥。
日军在该地区持续增兵,与我军在每个山头、每个村落激烈争夺,双方伤亡惨重。太湖以西的村庄多被焚毁,呈现出一片惨烈的战争地狱景象。
7月25日,日军海军陆战队在28艘战舰与70余架战机的掩护之下,向小池镇发动了登陆作战行动。
日军实施海空联合进攻,炮弹密集如雨,四次强行登陆均遭刘汝明部143师顽强抵抗,最终被悉数击退。
次日,日军攻击加剧,143师伤亡惨重,刘汝明遂命令该师撤退至孔垄镇。
143师撤退至孔垄镇后,太湖方面新到的牛岛支队增强了正面进攻,致使31军面临巨大压力。
驻守宿松城的是119师693团,因兵力不足,经一番顽强抵抗后,于8月2日被迫撤离该地。
同时,由小池镇登陆的海军陆战队亦抵达战场,加入对黄梅的攻势,提供必要的支援力量。
面对日军的两面夹击,刘汝明鉴于黄梅地带地形开阔,坚守恐遭围歼,遂决定率领119师撤离该地。
【三、黄广战役第一次围歼战】
第6师团攻占黄梅后,因伤亡较重,被迫中止攻势,转而在黄梅与太湖区域进行休整。
上图显示,李品仙前期稍显急躁,过早透露我军动向。然而,日军连续攻占城池,不经意间在潜山至黄梅间构建了长达400余里的占领带。
为保障占领线,他们需抽调大量一线兵力防守。此时,第6师团仅半数兵力警戒沿线,导致进攻力量严重不足。
这表明,战前五战区预期的分散日军兵力的目的已实现,接下来便是逐个消灭各占领区的日军。
这表明,与“战略失误无法由战术弥补”的观点相反,若战略指导原则正确,则可容忍偶尔的战术失误。
8月3日,白崇禧见时机已至,果断向各部发出指令,命令他们立即展开全面总反攻。
上图显示,桂军的反攻计划气势磅礴,震撼人心,堪称惊天动地的壮举。
十多个师的十多万大军,在三四百里宽的战线上,已对第6师团构成重压之势,似乎预示着第6师团已难以逃脱被围歼的命运。
在这里,我军设定了三层作战目标:
上策之选在于全面歼灭日军第6师团,鉴于我军握有绝对优势,此乃达成最优战果的关键之举。
次优策略为:阻断敌军陆上补给,迫其自行紊乱,无需交战即可达到扰乱敌方的目的。
作为最后的手段,也务必重创第6师团,使其完全丧失继续进攻的能力,这是必须达成的目标。
白崇禧一声令下,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各部迅速行动,以雷霆万钧之力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击,气势如虹,势不可挡。
广西狼兵长久等待后,纷纷跃出战壕,他们分多路进军,目标直指潜山、太湖、宿松及黄梅等地。
霎那间,江北广袤之地,喊杀声震耳欲聋,炮火轰鸣,连绵不绝。
徐源泉的26集团军三师进攻潜山,旨在截断潜山至太湖、黄梅的公路补给线。其中,199师表现出色,成功收复潜山,有效切断了潜太公路。
其他部队亦向太湖、宿松、黄梅等地日军发起猛攻。日军守备部队因疲惫且后方交通接近崩溃,纷纷选择撤退。
总之,广西狼兵给予第6师团重创,致其表现狼狈不堪,进而无法再继续保持其原有的进攻势头。
【四、一点意外,让反攻目的没有完全达成】
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冈村宁次这位老谋深算的日军将领,仅凭两计便巧妙瓦解了我军的猛烈攻势。
第一策略:构建水上物资输送通道,确保补给顺畅无阻,以此作为首要行动方案,维持水上活动的持续进行。
由于陆地补给线遭截断,日军便依托长江水路,在小池镇设立了水上补给站点,以确保物资供应。
确实,日军在海空力量上对我军具有压倒性优势,因此无需动用大量陆军来确保长江航道的安全。
因此,第6师团守备部队沿公路线集结于黄梅一线,此举意外助力其兵力集中,得以维持对黄梅的进攻态势。
第二策:采用围魏救赵之计,即通过围攻敌方的腹地,迫使其撤军以解己方之围,此乃迂回战术,旨在以智取胜,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五战区发起大反攻,震撼了大江南北的日军,也惊扰了日军总司令烟俊六。他急忙指令东久迩的第2军向大别山北麓,即路线一方向进攻,意图牵制五战区右翼。
接着,第二军自合肥启程,迅猛地向大别山战场挺进。
在围歼第6师团行动中,我军发现白崇禧调走了大别山北麓中央兵团大量兵力,致使该区域防御力量严重削弱。
面对第二军生力军的猛攻,他们节节败退,六安县、独山镇、霍山县、英山县等地相继失守,导致江北战局迅速恶化。
对于大别山北麓的战斗详情,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深入展开,敬请期待。
上图显示,白崇禧面临严峻形势,日军正向舒城、霍山、英山进攻,意图抄其后路,围歼我军第6师团右翼兵团。
若鬼子抄我军后路,不仅围歼第6师团无望,整个右翼兵团亦将陷入巨大危机之中。
局势的骤然变化令白崇禧顿时手足无措,应对不暇。
当然,不仅白崇禧,后方的蒋介石也乱了阵脚,他立即致电亲朋好友,亲自介入细节指挥。
幸运的是,白崇禧身为统帅,能抵御蒋介石的一些不当细致指令。经过精心部署兵力,他成功稳固了战线。
然而,我军旨在围歼第6师团的周密计划,最终还是完全落空了。
水路补给线畅通后,第6师团重获生机,并获3000余援军及长江日军舰炮支持,气势复振,随即向重镇广济发起攻势。
【五、广济的地理特点和日军的战术选择】
广济原属湖北省黄冈市下辖县,县城初设于梅川镇。后撤县设市,县城迁至武穴镇,并更名为武穴市。
上图显示,广济及其南部的武穴镇、田家镇均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。
关键在于,它们分别构成了前往武汉的陆地与水上交通要道,是连接该城市的重要陆路及水路交通枢纽。
水路方面,武穴镇作为关键港口,连接长江航运,上游可达武汉,下游直通南京、上海等大都市,具有重要战略地位。
长江流经武穴镇西田家镇时,因江面骤缩,水流变得湍急汹涌,成为长江上的重要要塞,与对岸半壁山互为犄角,被誉为“楚江锁钥”。
所以,守护武汉的关键在于广济地区,作为陆路与水路的重要枢纽,它自然成为了阻挡日军进攻的最佳防线。
观察到这三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后,或许有军事知识较少的人会疑惑:
在广济与田家镇、武穴镇间,存在一片宽阔平坦区域。为何日军不取道该区域直捣武汉,却选择驻足,艰难攻克广济与田家镇两地?
这关乎日军的两大致命弱点:
一个是关于后勤补给的运输难题:如何确保物资能够顺利、高效地送达所需地点,以满足各项补给需求。
鬼子机械化兵团作战,后勤保障至关重要。若先锋部队直穿平川奔武汉,广济与田家镇的守军将轻易切断其补给线路。
另一个是日军兵力匮乏的问题:由于兵力分配不均且数量有限,导致其在多处战场上显得捉襟见肘,难以全面应对。
若日军兵力充沛,譬如广济战役中能动用三师团,则可分双师团牵制广济与田家镇守军,余一师团循平川地带直逼武汉。
如此一来,武汉将面临极大的危机,形势将变得异常严峻。
然而,考虑到日本当时所拥有的国力和动员能力,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。
为让大家对广济战役与田家镇保卫战有整体认识,我们先分析两地地形特点,具体如图展示,以确保大家能清晰理解战役背景。
排除平川区后,第6师团面临两条路径:一是黄广公路,连接蕲春、广济与黄梅;二是经田家镇要塞的长江水路。
陆路方面:黄梅与广济间被一片山地阻隔,广济至蕲春也有一小片山地相挡,黄广公路则贯穿这两片山地而行。
广济位于两片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。若意图强攻广济,必须面对这两片山地所提供的地理优势,这无疑将导致巨大的伤亡。
水路方面:田家镇要塞位于长江此段最狭窄之处,且坐落于一处小山地之上。
要塞自太平军时期便建有众多永久炮台,经改造后防御更为坚固。若强行攻击,必将遭受重大损失。
总而言之,这两条路径均充满挑战,行进艰难。
假若你身处第6师团师团长的角色,面对当前局势,你会如何做出抉择?
你或许会首选进攻田家镇要塞,鉴于日军拥有海空军优势,能从长江进行协同攻击,为你制造困扰。
如此,则恭喜你答对了。但需注意,你的第6师团或将因此覆灭,全军尽没。
若全力攻打田家镇,能否攻下坚固要塞尚难定论,且广济山区的桂军或会趁机南下断你后路,与田家镇守军联手将你围歼。
此平川区地势平坦,无遮无挡,你已被十余万中国军队重重围困,最终难逃惨败厄运,下场凄凉。
日军指挥官(或冈村宁次,或稻叶四郎)智商尚可,未先攻田家镇,而选广济,意图打通黄广公路,进而攻占武汉。
因此,田家镇要塞守军受鬼子海军陆战队牵制,无法北上增援广济;且兵力仅一军,离要塞作战力大减,即便前往亦难奏效。
由于日军智力不俗,我军接下来将遭遇一场激战,这便是广为人知的广济保卫战。
【六、广济保卫战,黄广战役第二场围歼战】
广济保卫战的具体战斗细节若逐一介绍,会相当繁琐复杂。简述其整体过程更为恰当,以避免冗长的叙述。
许多昔日乡村地名已难寻觅,桂军各师旅的战斗部署亦难确切知晓,我翻阅多版广济保卫战介绍后,仍感困惑不已。
接下来,我将从整体上简述广济保卫战的打法,不深入每场战斗的细节,以免使大家感到困惑。
五战区的整体作战原则依旧未变,强调在战斗中紧密结合正面阻击与侧翼反击,确保战术运用得当。
正面兵团守卫黄广公路沿线的大河镇、塔儿寨等村镇,而侧翼兵团则在大别山各出口处设伏,严阵以待。
鬼子猛攻我正面阵地时,我兵团依托村镇阻击,同时大别山侧翼兵团经渡河桥、苦竹乡等地,袭击鬼子侧后,布局如图示。
在广济保卫战初期,第6师团遭受我军两路夹击,一度陷入狼狈境地。
然而,日军无耻至极,不顾武德,每逢攻坚难题,便肆意滥用毒气弹。
黄广公路沿线塔儿寨、独山寨、广济战斗中,日军频繁施放毒气弹,导致我军阵地屡现整营守军中毒身亡,勇士们含恨牺牲,令人痛心。
广济沦陷后,我军正面部队撤至黄广公路西侧的松阳与困龙两村。第6师团的今村支队留守广济,休整后的牛岛支队则迅速向松阳村发起进攻。
然而,我军迎来一有利时机:广济失守后,日军占领区扩展,其兵力因此分散,为我军攻打孤立日军提供了契机。
白崇禧重燃斗志,决定趁日军尚未站稳脚跟,出其不意地发动一场大规模全面反攻,以期扭转战局。
随后,他集合正面及大别山侧翼的各军团,向第6师团全面发起猛烈攻击,具体兵力分布详情略过,请参见附图以了解。
简而言之,正面与侧翼的兵团分别从三个方向对第6师团的各联队实施了压迫性攻击。
此中各军的具体位置存在不确定性,我查阅了多个版本,发现描述均不一致,因此无法确定其准确位置。
上图显示,桂军的反击气势磅礴,彰显出非凡的英勇与豪迈,其威猛之态,足以震撼山河。
此次反击初期,第6师团被打得措手不及,方向迷失,最终不得不放弃广济县城,撤退至卓木尖地区。
然而,日军无视武德,竟施放毒气。广济地形如盆地,毒气迅速积聚。为减少无谓伤亡,我军无奈撤离广济县城。
广济失守之后,日军调整策略,集结军力,转而将攻击目标对准了松阳村,意图再次扩大其占领区域。
牛岛勉亲率麾下牛岛支队,辖三个联队,直逼松阳与困龙两村,发动猛烈攻势。
日军此次攻势凶猛,前锋45联队曾占领困龙村,且55军阵地亦一度被其突破。
9月13日,各路大军再次发起大反攻,于困龙村北面的四顾平山区域,重新将这股日军包围并展开猛烈攻击。
45联队在困龙村遭55军和26军歼灭,毙敌2000余。而在岳山与饶婆岭,覃连芳率84军与日寇激战昼夜,六进六出,展现非凡勇猛。
第6师团虽重夺广济,却已无力再攻。国军牢牢把控关隘,成功阻挡了日军西进的步伐。
【七、第6师团西进不成,南下田家镇】
因多次尝试攻占关键隘口困龙村未果,日军无奈放弃了沿黄广公路向西进军武汉的计划。
同时,因牛岛支队伤亡惨重、进攻能力丧失,第6师团改由今村支队为主力,转向南下,计划协同海军陆战队对田家镇发起进攻。
上图显示,田家镇要塞坐落于长江畔的小山丘上,此处长江陡然转弯,致使江面狭窄,宽约500米。
如此狭窄的江面意味着,我军只需在要塞山巅部署数门火炮,即便是迫击炮也足够,便能全面封锁江面,确保敌舰无一能穿越。
因此,该地的地形极为险峻,地理位置至关重要。
若将自己置于日军指挥官的角色,应如何策划夺取田家镇的战略?
人们首先会联想到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,鉴于敌方相较于我方,在海空力量上占据显著优势。
实际上,日军初期也是采取了相同的做法。
在广济保卫战激战正酣之际,田家镇的守军已与日本海军陆战队展开了交锋。
上世纪三十年代,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时,两栖登陆作战尚属新兴领域,全球各大强国在此领域的实战经验和理论研究均属空白。
日军虽在淞沪会战中有金山卫登陆的实战经历,然其岛国民族的狭隘性格,致使其在此领域难有重大理论贡献,这种狭隘体现为极端的吝啬。
确实,此特性深植于岛国民族性格中,他们行事秉持“能省则省”的原则,在军事上则表现为频繁采用“逐步增兵”的添油战术。
大家或许已注意到,尽管日军在抗日战争中攻城略地颇为顺利,却未曾有国军整编部队被全歼的记录,日军每次战斗多为击溃而非歼灭。
国军撤退迅速是一因,更重要的是,日军常以劣势兵力挑战国军优势兵力,即便意图围歼,也因实力悬殊难以成功。
例如,万家岭大捷中,日军企图以一万余乙种师团兵力偷袭薛岳十万大军后路,却适得其反,最终被薛岳部队全歼。
此次攻占田家镇要塞亦是如此,日军初期炮火猛烈,空中轰炸不断,水面舰炮轰鸣,热闹非凡。然而,待到海军陆战队登陆,却再难显威风。
鬼子每次派陆战队,人数多则百人,未超千人。试想,千人部队欲攻坚不可摧的江防要塞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因此,在初期的登陆作战中,日军海军陆战队几乎未取得显著进展。
冈村宁次见第6师团困于困龙村无法前行,通往武汉的陆路被阻,遂决定令其南下,协助海军陆战队攻打田家镇。
【八、国军的战前布防】
针对我军而言,面对来自北方和东方的日军进攻,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应对,以确保战斗的胜利呢?
是否仅凭直觉,将所有兵力集中于田家镇要塞所在山地,就能确保万无一失呢?这样的布局真的就能决定胜局吗?
不,若鬼子围而不打怎么办?那便重蹈了马谡失守街亭的覆辙。
因此,守护田家镇要塞的关键在于外围重兵布防,避免在要塞内决战。外围涵盖北面的松山低矮山地及江南岸的半壁山、码头镇。
守卫此地的是国军李延年第2军,包括施中诚第57师、郑作民第9师、宋思毅第140师及田家镇炮兵部队,防线分三层布置。
最内侧防线,即小山地要塞,由施中诚57师驻守,并负责拦截日军海军陆战队,构成第三道防御屏障。
第二道防线位于松山与田家镇要塞间的小盆地,宽约10公里,由郑作民率领的第9师负责防守,该区域虽狭窄,却是战略要地。
第2军其余主力在广蕲交界的潘家山、崇山口、德里桥布防,凭借一排低矮的松山地形,构筑防线,以抵御自广济向南进犯的敌军。
此外,四望镇、铁石墩、官桥、崔家山等外围地区,亦部署了26军、48军、86军作为策应力量。
长江南岸,李玉堂的第8军负责防守瑞昌码头镇,而霍揆章的第54军则镇守富池口与半壁山。
【九、决战田家镇,黄广战役第三场围歼战】
9月15日晚,今村支队约6000人采用中间突破策略进攻崇山口,却遭第9师一部与174师左右夹击,最终1000余人被歼灭。
同时,为配合要塞防御,外围部署的26军、48军及86军亦对南进的今村支队实施侧翼攻击,成功稳住了我军阵地,局势得以控制。
接着,李延年对部署进行了再次调整:
119师、44师及174师负责守卫要塞以北及西侧阵地,确保防线稳固。
161师负责守卫要塞的东侧与南侧区域,确保该范围内的防御稳固无虞。
103师联合121师,成功占据步塘村与德里桥阵地,有效遏制了来自黄泥湖方向的敌军增援行动。
然而,尽管我军防守严密,却仍未能阻止今村支队的进一步攻势。
接着,今村支队成功占领崇山口阵地,继续推进至松山与田家镇要塞间的小盆地地带。
尽管我军未能守住崇山口阵地,然而,在这一过程中,我们成功捕捉到了一个新的战机,为后续的行动提供了有利契机。
今村支队在突破崇山口时,意外陷入了我军精心布置的包围圈,即一个口袋阵之中。
今村支队可真是倒霉透顶,竟糊里糊涂地陷入了中国军队精心布置的包围圈中。
今村支队被围困于小盆地长达14天,期间经历了多次激战。补给中断后,他们依赖飞机空投粮草弹药以维系生存。
虽然期望一举消灭今村支队,但鉴于中日两军实力悬殊,我军未能如愿,最终未能成功歼灭该支队。
抗战初期,日军整建制作战单位被中国军队包围时,靠自带弹药和口粮,通常仅能维持十天半月左右。
若在这十余日内,他们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攻势并被歼灭,就只能接受命运。例如,万家岭大捷中,薛岳部队耗时十日,全歼了106师团。
然而,若他们能在接下来的十天半月内抵挡我军攻势且未被全歼,则应能迎来日军主力的援救。
因此,我军应争取在十到半个月内歼灭今村支队,否则,一旦其援军到达,我们将面临极大危险。
然而,在14日之后,奄奄一息的今村支队如期迎来了两路增援部队。
冈村宁次在陆地集结约八千援军,突袭崇山口。外围防守的86军、26军等部队难以抵御这股日军精锐的猛烈攻势。
日军海军陆战队攻陷武穴镇后,沿水路迅速推进,直逼田家镇要塞东侧的黄泥湖,战斗形势紧迫。
海军陆战队能攻占武穴镇,并非因其实力超群,实则因对岸码头镇已被波田支队占领,得益于其策应,海军陆战队才得以成功登陆。
当然,过程中难免遭遇数场激战,但具体细节我们在此不再赘述。
总而言之,面对敌军的多路进攻,我军不得不持续向田家镇要塞方向撤退。
最终,我军各部队撤退至田家镇要塞,集结于那片位于田家镇周边的小山丘地带。
26日,日军海军陆战队一支300余人的小队,悄然于要塞周边江岸登陆,攀上阳城山,突袭田家镇要塞指挥部。但我军迅速反击,将其压制于山脚,动弹不得。
同时,增援后的今村支队变得嚣张,猛烈攻击要塞主阵地。第9师防守的八峰山、黑家山阵地亦被其突破。
28日,约4000名日军海军陆战队第5陆战队员自沙洲头、盘塘登陆,随后采取波浪式突击战术,向核心阵地发起猛烈攻击。
57师与敌军激战整日,但因伤亡惨重,最终导致部分阵地被敌军攻陷。
战至午后,今村支队复攻玉屏山与阳城山阵地,守军历经两昼夜激战,伤亡惨重达900人,最终阵地失守。
上图显示,坚守田家镇要塞已无意义。为避免腹背受敌导致全军覆没,李延年根据统帅部指示,果断命令守军全体撤离阵地。
随后,桂军李品仙第4兵团移师兰溪、浠水,而李延年第11军团则进驻长江南岸黄石、大治、阳新区域,武汉长江东线门户洞开,标志着广济至田家镇的阻击战落幕。
【战役评价】
关于此次战役的重要性,传统看法是:
黄梅广济战役持续逾月,迟滞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进度,为国民政府撤离武汉争取了时机,并重创日军,毙伤逾两万,其中南京大屠杀元凶第6师团遭受毁灭性损失。
接下来,我们归纳一些与众不同的要点:
经前述介绍可知,黄广战役期间,国军主要进行了三场不甚成功的歼灭战:潜山黄梅、广济困龙村及田家镇松山围歼今村支队之战。
这三场围歼战,我军排兵布阵与时机把握均无可挑剔。然而,桂军总难攻克第6师团,关键时刻常遭鬼子援军或毒气弹干扰,屡失良机。
客观上,中日两国间显著的实力差距是导致此现象的关键因素。
但主观而言,这凸显了国民党军一顽疾——缺乏卓越的运动战战术能力。运动战远非“胜则战、败则逃”的浅显理解,其内涵更为深刻。
运动战是深奥战术,需战役者快速转换集中围歼与分散牵制,有效衔接阵地坚守与撤退,密切配合迂回穿插与正面阻击,这些能力需长期军事训练及革命斗争历练。
广西狼兵勇猛,但战术欠妥:兵力分散,山头布兵多而战术纵深不足;战场主动性弱,易受敌军牵制;阵地防御僵化,对敌军迂回战术应变不力。
白崇禧被誉为“小诸葛”,在智谋与布阵上确实出众。然而,以万家岭大捷为例,他在勇猛果决、持续攻坚方面,相较于薛岳仍略显不足。
在万家岭大捷中,薛岳对阵日军三个师团,他巧妙地从这三个师团中识别并歼灭了106师团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